工業革命淺談(下)

第三次工業革命(約20世紀初期至21世紀初期,1950-2010)

網路的發展,資訊應用連結至全球各地,各種精密機器的發明,各種高科技技術的提升,原子能、太空技術、電腦、人工材料、分子生物學、遺傳工程等發展大幅提升工業生產的效率與品質,逐步取代人們體力及腦力的勞動。

第四次工業革命(約21世紀初期至今,2013-nowadays)

德國於2013年正式於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提出「工業4.0」概念。核心概念是利用虛實整合系統,將製造業、甚至整個產業供應鏈互聯網化。讓工業、產品和服務全面交叉連結,借助系統、互聯網和其他網路上實現產品及服務的網絡化。大數據構成新一代智能工廠,由智慧設備進行分析、決策、調整控制並繼續開展智慧生產,產出高品質的客製化產品,實現生產智慧化、設備智慧化、能源管理智慧化、供應鏈管理智慧化的目標。
excerpts from “mag.digiwin.com” and “read01.com”

工業革命淺談(上)

第一次工業革命(約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,1760-1840)

在機械化,也就是工業1.0的時代,工業開始以機器(動力來源為蒸氣或水力)取代人力的新模式,社會經濟從手工業、農業為主的型態逐漸發展成以工業及機械製造發展的模式。雖然這個階段的這也是首次使用機器來代替人工,因此,工業1.0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。

第二次工業革命(約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,1870-1910)

在使用蒸氣及水力的機器漸漸地無法滿足發展的需求的同時,工業2.0(電氣化)時代也悄悄的來臨。發電機及內燃發動機的發明,電器被廣泛的使用,飛機、汽車、電話、無線電等相關設備及技術也快速的發展,機器的功能也變得更多樣化。

excerpts from “mag.digiwin.com” and “read01.com”

1 2 3